<
    瞧瞧镇抚司的沈大黄都胖成什么样子了!

    万嬷嬷打定主意要给沈小花,一点家和长辈的关爱。

    赵鲤拍板决定,将手上泰西使团送去外宾馆,就回镇抚司。

    设下宴席,大吃上一顿好的。

    城门楼子前,叙旧认识新朋友,耽搁一阵。

    待城门尉查验好符信公文,并且检查了队伍,门前已经笑成一团。

    第684章 礼尚往来

    虽心像插上小翅膀,着急回到镇抚司,但护送泰西使团的任务还得完成。

    大景沿袭旧制,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,皆由礼部负责。

    盛京之中有会同馆,凡四夷规划及朝贡使者,入住会同馆之中。

    自有礼部主客司官员接待。

    元日将近,四夷藩国皆有使臣入京朝贡,送点乱七八糟的土特产。

    礼部主客司官员,忙得焦头烂额。

    但或许是碍于这些泰西使臣,是靖宁卫亲自护送来。

    为了表重视,主客司还是拿出了很高标准的招待——与住在南馆的朝鲜使臣一样规格。

    此番负责接待泰西使臣的主客司通事,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官员,姓曹。

    生得一张百搭脸,谁看了都觉得他像熟人,觉得有些亲切。

    此人热情又干练,天生就该干主客司的活。

    引着泰西使团入住会同馆时,热情地向赵鲤介绍着。

    路过南馆时,曹通事顺嘴给赵鲤介绍了一下这处住着的朝鲜使臣。

    朝鲜?

    赵鲤听见这个词,多看了南馆大门两眼。

    一只长毛狗儿脖上挂着铃铛,叮叮当当的从草丛里窜了出来。

    曹通事心一跳,下意识挡在赵鲤面前。

    在盛京之中的传言中,赵鲤有很多形象。

    离经叛道,该用脐带勒死的坑爹逆女。

    传闻中靖宁卫指挥使沈晏最宠的第九个小妾。

    当然,人在做天在看,巡夜司某些事迹传出些风声后,有识之士都知道,这位绝对不能轻易招惹。

    若是赵鲤在这会同馆被狗儿咬了,曹通事都不敢想自己得担多大的罪责。

    带着铃铛的小狗,通体雪白,扁脑壳,长相类似于狮子狗。

    腾腾跑来,摇着尾巴朝赵鲤扑。

    半道便被曹通事以脚隔开。

    他认出这狗儿是朝鲜使臣此次进贡的狗儿,十分通人性,连连驱赶道:“去去,走旁边玩。”

    这小狗吐着舌头看赵鲤,尾巴摇成风车,还要上前。

    曹通事又驱赶。

    这时一个声音道:“我的小狗。”

    一个穿着明艳衣衫的女郎,立在院门边,年约十四五岁。

    若不是生硬的口音,瞧着几乎就是大景女子模样。

    她用朝鲜语言,喊了两声。

    大抵是叫小狗的名字。

    但这小狗不知是怎么了,竟一点反应也不给,热情摇着尾巴朝赵鲤这边凑。

    这女郎难堪咬住下唇。

    还是赵鲤看不过去,叫魏世抓了这小狗送回那女郎手中。

    赵鲤没多少好奇心,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要去认识。

    她与曹通事离开。

    这本是一桩小事,赵鲤扭头便忘,但那女郎紧紧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被她抱在臂间的小狗,挣扎着要追着赵鲤去。

    后边却惨叫起来,原是这女郎修剪得尖尖的长指甲,扎进了狗儿的肉里。

    小狗吃痛,却不敢咬主人,只呜呜吠叫起来。

    这抱着狗的女郎才醒神,口中喃喃道:“怎么会呢?”

    说话之时,她双眼瞳孔收缩成一条细细的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诸位,便暂住会同馆。”

    赵鲤与泰西使臣领头雷德明说道:“元日后,陛下应会召见。”

    这些泰西使臣的价值,赵鲤只榨干了一半。

    因此她没有过河拆桥,依旧对他们照顾有加。

    “主客司的事务我已经打点好了,衣食住行各位都不必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若有什么麻烦事,可去镇抚司找我。”

    “宫百户也会在盛京留一段时间。”

    知道她的善意往往裹着砒霜,雷德明现在半点也不敢松懈。

    假笑着道谢。

    赵鲤又与主客司交换了文书,她这一趟使团护送之旅算是圆满完成。

    遛遛达达往外走。

    临走前,曹通事追来还送了她一堆乱七八糟土特产。

    往来四夷藩国,带来的朝贡之物都有主客司接手。

    便是一些祥瑞动物,会同馆也有专门的典牧所兽医来查验情况。

    其中,自然而然会有些猫腻。

    赵鲤随意一扫,看都不是什么贵重物品,便也收下。

    一路心情愉快,回到镇抚司中。

    从后门进时,正好瞧见一些三山街饭馆的伙计送来席面。

    进了厅室才知,原来是卢照自掏腰包大出血,请众人吃席。

    “卢爷,大气!”

    赵鲤朝卢照竖起大拇指。

    卢照哈哈一笑,连连招呼众人落座。

    “主要是叫南边来的弟兄,尝尝盛京的特色。”

    卢照一边说,一边夹了一筷子韭黄给赵鲤。

    “尝尝,这大冬天难得吃上一口鲜菜。”

    一路行来,越往北地天越冷,蔬菜也越来越少。